全国咨询电话:0731-89872292
  • 湖南自考网 联系我们 刘老师-13142230002
    张老师-13298696003
    蔡老师-13298691670
  • 湖南自考网联系我们
  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街道火炬城社区亚光大厦4楼
湖南自考 > 历年真题
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
 

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 
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 
课程代码:00661
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5小题,每小题1分,共15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无分。 

1.消息名篇《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》的作者是( )
A.阎吾 
B.穆青 
C.毛泽东 
D.胡乔木 

2.社会生活及消费类报道,一般属于( )
A.硬新闻 
B.软新闻 
C.消息 
D.特写 

3.新闻导语产生于( )
A.1830年的“政党报道”时期 
B.14至16世纪近代报刊出现之时 
C.19世纪中期美国“南北战争”期间 
D.20世纪初“客观报道”发端之时 

4.下列作品中,表现祖国大陆与台湾“血浓于水,两岸一家”骨肉亲情的是( )
A.《写在绢帕上的诗》 
B.《春夜》 
C.《别了,“不列颠尼亚”》 
D.《相思正是吐黄时》 

5.通讯《生命的支柱》报道的主要对象是( )
A.张海迪 
B.雷锋 
C.李素丽 
D.徐虎 

6.“昨天,记者在正在施工中的市纺织站购物中心看到:一人手持两根尺余长的直径22毫米的螺纹钢互相敲击,便见钢材一截截落下来。”这段文字所采用的是( )
A.场面描写 
B.细节描写 
C.心理描写 
D.景物描写 

7.新闻作品中最基本、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( )
A.描写 
B.议论 
C.说明 
D.叙述 

8.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是( )
A.深度报道 
B.报告文学 
C.消息 
D.通讯 

9.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( )
A.悬念式结构 
B.并列式结构 
C.对比式结构 
D.倒金字塔结构 

10.新闻史上《华盛顿邮报》关于“水门事件”的著名报道,属于( )
A.解释性报道 
B.大特写 
C.调查性报道 
D.电讯 

11.西方一般认为,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件中,某一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读者所在地越近,则( )
A.新闻价值越高 
B.新闻价值越低 
C.不能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 
D.没有新闻价值 

12.从新闻语言的角度看,新闻文体属于( )
A.记叙文体 
B.散文文体 
C.故事文体 
D.议论文体 

13.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( )
A.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 
B.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 
C.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 
D.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 

14.消息《中原我军占领南阳》的作者是( )
A.范长江 
B.胡乔木 
C.刘少奇 
D.毛泽东 

15.作品《春夜》的体裁是( )
A.消息 
B.深度报道 
C.新闻特写 
D.调查报道 

 

二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、少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 
16.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极为广泛,这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?( )
A.新闻内容的丰富性 
B.新闻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 
C.新闻事件的差异性 
D.新闻的重大影响力 
E.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 

17.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,必然会具有客观性,这指的是( )
A.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、判断、联想,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,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,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
B.研究者必然受个人感情的制约 
C.研究者必然受个人能力的限制
D.研究者只能在客观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,而决不能脱离研究对象随心所欲地加以臆造 
E.研究者必然受新闻作品传播规律的制约 

 

18.西方新闻记者在写作时对作品的可读性往往很下功夫,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( )
A.不畏艰险,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 
B.亲身经历、观察、体验新闻事件 
C.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 
D.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 
E.尽量使用当事人的直接引语 

19.从理论素养来说,新闻作品研究者需要具有较高的( )
A.特殊才能 
B.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 
C.政策水平 
D.求真精神 
E.分析判断能力 

20.下列新闻作品中,在结构方面具有“双线条”特征的作品有( )
A.《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》 
B.《水面下的桥梁》 
C.《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》 
D.《世界最佳急诊室》 
E.《核弹元勋的“三子”》 

三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3小题,每小题8分,共24分)
21.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?请简要介绍之。 
22.分析新闻作品的新闻主题时,研究者应该注意把握的因素有哪些? 
23.如何理解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? 

四、论述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4分,共28分) 
24.试论如何理解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的道理。 
25.试述《“飞天”凌空》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。  /

五、作品分析题(本大题共23分)
26.人物专访已经成为时下媒体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、占据版面较多、赚取读者眼球的一种常见报道形式。由于人物专访的对象通常是有份量、有水准的专业人士,所以对采访者和读者来讲都是一种挑战。以下这篇来自《南方周末》2004年年末的郎咸平访谈,很好地反映了当下报纸人物采访的样式,由几乎同样篇幅的导言和对话实录两部分组成,兼具个人观感和忠实记录,可以有此时此刻的特写放大,也可以有比较自由的背景介绍。 
请仔细阅读本报道(实录部分有删节),并分析: 
一、作者通过哪些对立面的设置来塑造郎咸平这个人物的?
二、对比导言部分和对话实录部分的不同写作特色,分析它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联系和分工?
答题要求:论点明确,条理清晰,文字简洁,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,标题自拟。 

双面郎咸平 

 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流弊,引发了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激烈论战,“郎旋风”引发的争论话题也突破了这一现象本身,触及对改革取向的反思。 
  台上的郎咸平狷狂自负,不为人言所动,坚持己见:台下的郎咸平孤独疲累,生活单调,不知人生是喜剧还是悲剧。正是这个复杂的角色在2004年挑起了一场波及全社会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,至今余波未了。 
  仅仅1.5平方米的空间。周围都是人,坐在椅子上的和坐在窗台上的,站在过道里的和拿张报纸席地坐着的,挤得水泄不通,前胸贴后背,一齐望向讲台上的那1.5平方米。 
  12月10日晚7时到9时,郎咸平在中国人民大学4101阶梯教室开讲座。拿年少糗事和狷狂自嘲,抛大大小小的问题考听众,在东方和西方、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来回穿梭,既担忧现实也期许未来,自信、热情,手势的幅度很大,懂得抖包袱,掌声和笑声不断,最后听众蜂拥而上,无数的本子、书突破保卫的界限,伸过去要求签名。 
  这是今年在无数讲台上出现过的郎教授。但讲台下的郎咸平却鲜为人知。 
  夜1l时,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坐在记者面前。疲惫,双眼充满血丝,银灰色的漂亮领带被扯下扔在一边,叹气,“郎教授很累,很辛苦”——这天早8时到晚6时给长江商学院的北京学员上课,然后是赶着北京城周五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段去城西北的人大开讲座,晚10时吃上晚饭,紧张的时间表天天类似。因为忙,几年前放弃了惟一的运动爱好——高尔夫球,“一打要一整天,太费时间”;也不去电影院看电影,因为“去电影院麻烦”;最大休闲是坐在酒店床上看动物节目,也看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节目,“这方面的事例比较真,有趣”。 
  几乎没有朋友,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空中飞人,需要大量的时间阅读、思考,轻轻叹气,48岁了,需要做很多事情,但是“积累还不够”。 
  承认自己争强好胜,人生信条是“追求卓越”,这既是喜剧也是悲剧,因为争强好胜要付出代价,太辛苦,透过镜片凝望记者:“你明白吗?很孤独。”这半年的趋势是——越来越孤独。并且,很难在工作和私生活中切换角色,私生活中的争强好胜,会带来很多不便和烦恼。在公众场合情商和智商很高,发挥得淋漓尽致,但是在私下里,“发挥得不好”。 
  不愿跟公众说家庭生活情况,因为家人没必要在聚光灯下,愿意告诉大家自己身高1.685米、B型血、双子座,见记者不信,当场站起来和记者比身高。 
  郎咸平是台湾桃源人,少时学业欠佳,勉强考入台湾东海大学,之后奇迹般进入名校台大经济研究所,然后是当记者,服兵役,1983年得入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,之后在世界银行供过职,也在美国担任过几个教职,2000年前后,才活跃于大陆,因为对中国股市的抨击而有“郎监管”称号。 
  不过,他过去48年得到的灯光可能都没今年多。今年郎咸平发表了一次《格林柯尔:在“国退民进”的盛宴中狂欢》演讲后,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,经济学家、网民、媒体都参与进来。尽管批评的意见非常多,郎咸平自己却认为,“这是我48年人生获得的最大一次肯定。”
  下面是记者在12月9日和10日两次对郎咸平的采访。对记者的这些问题,郎咸平的评价是,“太残酷,不是黑就是白,叫人不知道怎么回答。” 
  “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社会”
  记者:截至2004年12月5日下午4时,您在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网上评选中获得投票数4142票,有17.82%的网民把票投给您,目前您获得的票数仅次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,他目前获得28%的选票。您如何看待目前的这个投票结果?
  郎咸平:我想李金华和我本人在民众形象中都是敢言、敢批评,他还比我多一步,敢做,并且他以政府公职的身份,能够如此公正地去查案并且敢披露出来,很有勇气。他排在我前面,是实至名归,网民还是比较公正的。  看目前的这个榜单,可以感觉出来,这个社会需要什么?这个社会需要公正。这个社会需要揭露腐败。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社会。 
  记者:您在2004年8月9日,发表了《格林柯尔:在“国退民进”的盛宴中狂欢》演讲后,引发了一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,这场大讨论至今仍余波未了。一直有批评说,“学者不能去迎合大众的心理情绪”,您接受这种批评吗?
  郎咸平:我本人做这件事的目的,绝不是像某些专家学者说的那样,是为了哗众取宠,是为了媒体追捧,或者是为了讨好谁来做的。当时,我根本不知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,政府会有什么反应,更不知道这些被我批评的利益团体会有什么反应,我是在一个茫然无知的情况下,尽一个学者该尽的责任,把研究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。我的贡献其实很小,我只做了这么点事,事后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,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。“我从来没
有改变自己的观点”
  记者:到底有没有失望?您仍然坚持您最初提出的观点吗?您有没有动摇过?
  郎咸平:我刚才讲,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,我学公司治理,我作为专业学者,一生所戮力追求的就是这一点,维护国家利益,维护中小股民利益,因此我从2001年到大陆发言来,现在你回头看我的东西,都是非常一致的,绝对没有东摇西摆的,那么这个目标到现在什么结果呢?是现在这样一个结果,所谓主流经济学家,某一些工商企业,对我相当有意见,那有意见就有意见喽!
  记者:事实上有很大反应,对这样的反应你有没有感到压力?
  郎咸平:我感到吃惊。 
  记者:你感到吃惊?
  郎咸平:对。因为我(沉默片刻),通过这件事情,我……我阅读最仔细的是网民的评价,因为我发现社会大众,姑且以网民为代表的话,他们发表的言论居然是如此精辟,这是我非常意外的。甚至别人在对我作批评的时候,网民的意见非常说明问题,对我的理论也非常理解。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,尤其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,从开始到现在,包括你们的这个评选,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,我们这个民族基本是追求卓越的民族,它追求绝对的公正,绝对的反腐败,绝对的卓越,这是我最大的感触。 
  记者:有人认为网民意见是盲动的……
  郎咸平:(打断)这个说法我听过了,我跟你讲啊,这不由我们来说了算,历史会给出评判。至于别人怎么说我,我从来不回应的。为什么不回应,因为我自己批评过别人,所以我一定要容许别人批评我。所以我在产权改革大讨论开始时候有些发言,中期我就不发言了,很多人提出别的意见来批评我,我觉得很好,这是个互动。 
  记者:您对强烈的批评介意吗?
  郎咸平:坦白讲。我的真心话,我一点不介意,产权改革讨论本身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,至于你用什么方式,那是可以修正的,可能有些人谈话非常缓和,有些人谈话非常激烈,这是我不能要求的。是不是?你得给他余地,他缓和也好,他激烈也好,你得给他一个余地,他这是在反馈,我个人也在学习,我渴望与人互动,我在学习,他们也在学习,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,这么多学者在参与讨论。下次讨论我们会更成熟,说不定更能就事论事,但我们不能要求说一开始就能就事论事。虽然我刚才讲,一开始你会往其他方面走,或者是对个人方面提出很多批评,我强调这只是开始,经过这次互动后,将来我们的讨论会更成熟,因为每个人都在学习。我想这次讨论会为将来立下很好的典范。“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”
  记者:有人认为,您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并以独特的方式唤起了大众的注意,但是对问题的论证过程有错误,得出的结论也有错误,比如您提出的“国有胜民营”,要结束“国退民进”的产权改革的观点,您怎样看待对您的这种评价?
  郎咸平: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,这话没说过。我只说过一句话,经过改制,上市的国企它不比民企差。国企一样能够做好,但我没讲过民企做不好。我认为,国企经过一定形式的改制一定能做得好,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国企,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国企,做得好加薪,做不好走人,这也是我的理念。但是,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,要把国企产权转给民营企业家,这我是反对的。不管是用MBO的方法转给国企老总,还是用“国退民进”的方法转给民营企业,我都是反对的,因为这不符合藏富于民的策略。贱价买断工龄,把失业问题推给社会,推给失去国企的政府,推给社会大众,这是不符合全民利益的。我是反对这个,反对这样的国退民进,这样的国退民进只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不公平。短期内怎么做?我认为,应该是行政命令退出国企,而国有股不退出,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。竞争性行业,国企民企一块来做,垄断性行业必须收归国企。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策略。 
  记者:大家认为你最大的价值是提出了问题,你同意吗?
  郎咸平:我同意,但是我的价值多少是由别人来评价。 
  记者:您刚才说你压力更大,更努力,那你有没有想你下一步怎么做?未来有些什么想法?
  郎咸平:(笑)没有。做案例,发表学术论文啦,做你们媒体认为很无聊的事情啦。(严肃)我的梦想就是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,经过这一次事件后,我认为自己可以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。